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詩經·大雅·文王》
11月5日至11月20日,集團M13級以上的45位中高層管理者相聚云端,通過自學文章《挑戰現狀》,共同開啟了2022年度集體學習之旅。
保持現狀,只能甘居平庸;挑戰現狀,方能成就卓越。《挑戰現狀》由美國作家詹姆斯·M·庫澤斯(James M.Kouzes)和巴里·Z·波斯納(Barry Z.Posner)共同所著,從“尋找機會”和“嘗試并承擔風險”兩個方面著眼,幫助領導者了解如何通過捕捉創意和從外部獲取創新方法來獵尋改進的機會,如何進行嘗試和冒險,不斷取得小小的成功,從實踐中學習。該文章節選自《領導力—如何在組織中成就卓越》一書,是領導力領域的經典權威著作。
15天的時間,大家通過對文章《挑戰現狀》的自學,深有感觸,紛紛表示文章的主旨思想會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產生深刻影響。以下是摘錄的集體學習成員讀后感片段(排序不分先后):
陳 平:不能只做思想的強者,行動的強者才能成功!開始行動會有困難,會迷茫,會猶豫,會顧慮重重,但為了成功必須立即開始,破除萬事開頭難的魔咒!
陳 瑜:培訓是幫助人們提高能力和建立信心、讓人們得以有效應對和改善困境的重要方法。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似乎沒有時間停下來開展培訓,但這種短視的想法會讓組織難逃滅頂之災。優秀的領導者都知道,投入培訓將帶來長久的回報,人們無法從事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的事情,所以你必須不斷地提升人們的能力。集團組織員工培訓+項目部人員技術培訓的模式還要堅持,才能保持團隊的活力。
耿 利:我們在企業管理營銷工作中也要做到如此,不能被挫折打擾,需要堅定內心,并且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對一件事我們要做到心有預期,并且不斷嘗試,就像文中說的,不能坐等事情發生,必須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努力去影響正在發生的事,即便你所有的嘗試都沒有獲得成功,你也不能沉溺于無助和消極之中。
郭 磊:風險同樣是一個機會點,這個機會中蘊藏著新的提升和新的機遇。在每一次風險來臨的時候,能夠從中發現機會,挖掘潛能,展示成長,從而轉風險為機會。
唯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成長進步,雖這條路很艱苦,但這是一條正向的成長之路,持續改變,持續成長,持續精進,一起加油!
韓星杰:單憑良好的意愿并不能獲得超出預期的結果,人員、流程、體系及戰略都需要改變。所有這些改變都需要領導者積極地尋求更好的做事方法以謀求成長、創新和改進。我們要積極的做出應有的管理動作,要引導我們的項目管理人員去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迅速調整,以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來適應項目要求,這對我們其實是成長、提高的過程。
侯 佳:任何事物發展的過程,沒有一成不變的,我們不求改變時代、改變歷史,但是你必須改變“常規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這一大自然的生存規律“叢林法則”,都是適用的。“萬事開頭難”,只有勇于去嘗試,并且積極的堅持下來,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安于現狀,也終將會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胡彥強:挑戰現狀就是要通過追求轉變、成長、進展、革新的道路來列尋機遇,進行打破常規的思路來革新及創新,反復要進行實驗及冒險,從中取得從小到大的成功,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我們前行的動力,還要從錯誤中進行學習。成功非成功之母,成功招致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
李海森:激發所有人的激情,提高團隊的效率,不怕失敗,勇于承擔、解決問題,才能形成有戰斗力的團隊。
李少華:在與業主長期共事中發現,他們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是個人查閱資料,制定方案,然后內部組織討論,再是尋求外部專家、行業專家參與解決。這樣的處理方法,讓我在面對困難和突發時有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在其后的工作中受益很多。
梁紅雨:所謂挑戰現狀和所謂的成就卓越不是某個人提出一個重大的戰略調整策略改變了現狀,也不是必須做出轟轟烈烈的事件才夠得上挑戰現狀這個關鍵詞,而是把挑戰現狀作為日常的一種行為習慣,把目標分解成觸手可及循序漸進的日常行為習慣去挑戰現狀,不斷地去改變固步自封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提升自我進而影響團隊共同前進。
劉 松:領導者既要挑戰現狀,進行大膽的變革,同時領導者又使變革的冒險沒有風險,領導者不會把大膽嘗試簡單地界定為破除一切、大飛躍,更多的時候,他們從小處著手、從試點著手(先發子彈,再發炮彈)開始變革,積蓄力量,我理解為管理者更多的是進行漸進式變革,而不是顛覆式變革。
劉言言:在工作中不能走過場,要有自己的思維、思想嵌入其中,只要自信有優化的方案就要強力、積極的推進,不能墨守成規的、簡單的完成而已。要帶領、推動身邊的每一個人采取主動機會的思想,鼓勵采取主動機會的行為,一個小小的主動行為可能會引發預想不到的積極的全面的轉變。
陸靜靜:我希望可以為我所在的團隊營造出積極向上、節奏緊張、共同學習成長的氛圍,又希望可以讓每位團隊成員可以找到工作的意義,實現個人價值。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大家愿意去思考、去行動”更有效率了。
馬志民:變革是領導者的工作,領導就是挑戰常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打破慣例和常規,把每項工作都視做一次冒險之旅。愿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發現進行改改進的機會,并付諸于行動。
馬忠青:他們掠過我們的眼前,迎著風雨,我不知道他們是什么雁,但可以清晰看到他們有節奏地奮力扇著翅膀,且能感受到每一位成員都盡力地在大風中保持著隊形,在頭雁的帶領下朝著他們心中的目標飛去。大自然創造了這些精靈,而這些精靈也以堅定的意志詮釋著大自然。
苗正煦:大江大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我們必須踏實的做份內的事,拋棄一切一口吃成胖子的幻想,堅持腳踏實地,堅持底層創新。未來我們在“保持定力、堅持傳統”的同時,要思考如何才能“創造增量”,這才是考驗我們硬實力的時候,不是簡單的抄作業就可以完成,而且在創新和“創造增量”上我們沒有作業可抄。
潘厚昌:借鑒合成生物學原理增強組織的優良基因。傳統生物學遵循up to bottom從上到下的思想,合成生物學遵循Bottom to up 從下到上的思想,從創造、改造最基本的細胞組件開始,再對其進行組裝、組合,最終更高效、更經濟、更精確地創造出對人類有使用價值的生物體,定向創造出人們確切需要的產品。
彭曉輝:挑戰是成就偉業的熔爐,沒有人和組織能在保持現狀的前提下成就卓越。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走出舒適區,直面挑戰、勇于承擔。
尚 橋:作為領導者要用于變革,要把變革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工作執行下去。在工作中要尋找一切機會,革新自我思想,革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不能循規守舊。變革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采納可行的想法,鼓勵員工積極投入變革之中,為改革創造好的環境。
宋曉暉:變革是領導者的本職工作。卓越的領導者要懂得,不能一味地保持常規,必須改變人們做事的方式。單憑良好的意愿并不能獲得超出預期的結果,人員、流程、體系及戰略都需要改變。所有這些改變都需要領導者積極地尋求更好的做事方法以謀求成長、創新和改進。
孫嘯林:挑戰現狀,除了因為現狀比較差而逼著進行改變,其實更深一步的應該多跟其他好的企業進行對標,在你現狀自認良好的時候主動的去挑戰現狀,嘗試著說干就干、小步快跑、迅速糾錯、容忍失敗、邁向成功。
田林升:無論是尋找機會創新的過程還是實施創新的過程,最后要做的都是采取行動,所有想法都不應停留在頭腦中,頭腦風暴確實會產生創新點,但是終究是紙上談兵,需要付出實踐,采取行動,失敗并不可怕,只有實踐了才有成功的機會。
王鴻志: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努力培養并堅定樹立成長型思維。只有具備這樣一個心態和思維,才能開啟嘗試和小小的成功,進而實現更大的成功。這不僅僅能夠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富有激情和擁有開放心態,還能夠激發我們主動尋找新的賽道或者主動迎接新的挑戰、新的變革。
王利峰:人更多的時候,更愿意維持現狀而不愿打破現狀,在工作過程中,時刻面臨著挑戰,怎么樣善于捕捉創意,采取行動,大膽嘗試并承擔風險,要勇于改變現狀。挑戰現狀必須通過捕捉創意和從外部獲取創新來獲得改進,要善于提問,怎么樣可以做的更好?看經驗之外的世界,聽不同的觀點交流,視工作為冒險之旅,獲取更多信息。并鼓勵他人積極參與,促使變革發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是理念而非技能,營造學習氛圍,從實踐中總結學習并取得成功。
王 曉:人的一生都將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敢于挑戰,通過應對挑戰可以使我們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勇于面對挑戰,首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強烈的進取意識;其次不安于現狀,打破慣性思維,也就是我公司倡導的“Think out of the box!”,具體實施過程要積極主動,小步前行,步步為營。
武亞鋒:對于一個個體或企業來講,挑戰無處不在,要想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存及發展中迎接挑戰只有持續創新一條生路。創新不能為創而創,最重要的是應有成效、有價值,否則是偽創新,浪費社會及企業資源。一個企業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提高創新的有效性就是節約才能有成效,廣撒網撈魚、瞎貓碰死耗子的碰機會發展模式在前三十年是可以的,在未來如何精準的創新尤為重要。
吳少華:領導者自己首先要敢于亮劍,不光是有挑戰現狀的意愿,更重要的是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保持挑戰自我,革新自我的勇氣,小心成為經驗主義的護衛者;領導者要保持敏感的市場眼光和觸角,實事求是,眼光朝外,充分接觸和把握市場發展方向,不能脫離一線搞決策;領導者應該專注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上面而非日常的運作。
邢佳楓:挑戰現狀,發現創新是團隊每個成員的事情和責任,而不是僅僅管理者的事情。如何讓團隊的每名成員意識到這個責任,自主自發、沒有任何心里負擔和顧慮的參與進來,是每個管理者在創新方面首先思考的問題。
徐繼鋒:從尋找機會到嘗試并承擔風險,再到取得成功,是依次遞進的關系。我們應該以敏感的心態從內部捕捉創意,以開放的心態從外部收獲創新,帶團隊從小處的變革著手,從可操作的小的成功起步,將挫折的經歷視為學習的契機,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
薛 龍:我們應該多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像華為一樣“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改變現狀,進步從自我革命開始,改變曾經的習慣和想法。小步慢跑,允許失敗。抬眼望去,我們前方依然有許多巍峨的高山等待我們去攀登,我們一直走在征服的道路上。
姚振永:調整我們的能力適應市場變化,人員的知識結構要更新,掌握新領域的知識。結合我們公司的能力和外部專家能力,有選擇的做技術開發,對項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做好技術營銷,補充業主在前期思考的空白和不足之處,幫助業主做好項目整體構思和定位。
岳宗禮:要想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并具有創造性,你必須用從未遇到過的事情去轟擊你的大腦。
張立志:任何個體和團隊都是在不斷的改變、創新中發展成長的。要生存、發展就要挑戰現狀,不能囿于一隅。
張欣巧:從領導自己,領導團隊,領導業務中,以身作責,真正的影響和帶動他人;在前瞻未來,放飛夢想,找到激動人心和富有吸引力的奮斗目標中,共啟愿景,讓跟隨者心馳神往,全情投入,形成強烈的共識和共鳴;在尋求創新和變革的機會中,挑戰現狀,以成長型思維去打破藩蘺、尋求突破,沖破舊有觀念、制度、慣例和行為約束,開放思維,勇敢創新,鼓勵冒險,積小勝為大勝,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成長,成就卓越的團隊,打造長勝不衰的企業。
張連偉:固化是思維的絆腳石,把市場的變化信息及時融入領導者和團隊人員是思維活躍的門,培訓和學習是通道,挑戰才會形成滾動的車輪。
張 榮: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是堅持的動力,態度是基礎,態度是我們適應環境的關鍵。學會改變自己,態度是我們對意見事情產生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一件相同事不同態度的人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遇到挫折不要悲觀,結果的好與懷都在于一念之間,態度決定未來。
趙國良:每個人都知道哪些是對的事,哪些是錯的事。你知道應該多看書、多鍛煉身體、學門新技能,那就去行動,馬上行動,制定好計劃,堅持執行。不要讓內心的懶惰、恐懼和僥幸成為無形的障礙,不想行動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借口。說了就算,定了就干,不要等什么萬事俱備,最后在等待中錯失了所有。
趙 榮:任何一項變革都不可能順風順水,成功在于不怕他人的打擊與打破大眾風格的模具,也在于用勇氣讓自己從失敗中站起的次數比跌倒多一次,賭上一生的堅持與勇氣——至死方休。
甄興航:在打破常規,面對新的挑戰時,很多人會有擔心、患得患失的心里,害怕承擔風險,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正常的,畢竟我們是在打破常規,是在挑戰現狀,我們也不知道最后的結果是好是壞,總是會承擔一定的風險。文中的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你不投擲,籃球就永遠不會進入籃筐,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常規限定,敢于走出自我的局限,否則無法更近一步。
周蘭霞:任何的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步前進,步步為營。所以任何變革都不是通過強調理念、喊口號就能夠實現的,需要“將大的問題細分為小的、可操作的行動”,大家“每獲得一次小小的成功,就能帶來一股跨越障礙、繼續向前的驅動力量”。
百舸爭流惟學習者進,勇立潮頭惟創新者強。在疫情防控形式多變的情況下,我們堅持傳統,轉變形式,通過云端進行了一場思想盛宴。我們的每一個思考都是組織的一個創新點,我們的每一條建議都是組織的一個變革點。我們一個個啟思,就如同一顆顆啟明星,照亮云端,推動組織持續發展。
天俱時高層集體學習周介紹:
思想的碰撞,心靈的愉悅。天俱時集團高層集體學習周是天俱時中高層管理者的“加油站”。自2006年開始,集團核心管理層都要集中七天時間進行封閉集體學習,一直堅持至今。每一次集體學習,對于集團核心管理層成員找準方向、掌握規律、勇于實踐、大膽創新都有極大地促進作用。通過深入的溝通交流、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坦誠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集團核心管理層成員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等都會發生轉變與統一,有效地推動了集團的快速發展。
歷屆學習書單:
2021,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著,《組織的反思》;
2020,薛兆豐著,《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2019,斯科特·凱勒,科林·普拉思著,《超越績效》;
2018,斯科特·艾丁格、勞里·塞恩所著,《隱性領導力》;
2017,詹姆斯·M·庫澤斯、巴里·Z·波斯納著,《領導力》;
2016,吉姆.柯林斯著,《從優秀到卓越》;
2015,拉爾斯·科林德著,《第二周期》;
2014,約翰P·科特、丹S·科恩著,《變革之心》;
2013,吉姆·柯林斯、莫滕·T·漢森著,《選擇卓越》;
2012,柴田昌智著,《員工病》;
2011,吉姆·柯林斯著,《從優秀到卓越》;
2010,拉爾斯·科林德著,《第二周期》;
2009,周大江著,《黨史商鑒》;
2008,周大江著,《決勝紅海》;
2007,肖之興著,《紙上談兵說管理》;
2006,周大江著,《黨史商鑒》。
近日,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公布了2022年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營業額排名。本次共有198家企業榮登該榜單。其中天俱時集團作為總承包行業民營企業的代表躋身前百強,位列第99名,相比于去年的125名提升了26位,充分肯定了天俱時集團在這一年當中所取得的成績與突破。
?
天俱時集團榮登2022年中國工程總承包營業額榜單第99位
對話自身日益精進
天俱時集團創于1998年,如今已走過了24個歲月。作為國內領先的工程技術服務商、先進智能裝備制造商,專注于生物醫藥、化學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冶金礦山、工業環保、食品健康等行業領域。近年來,天俱時集團不斷發掘新賽道、深挖新產業,以獨特的科技屬性承擔著社會責任,體現出自身的擔當。
對話強者共赴星辰
在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天俱時先后服務過500余家知名醫藥企業,近百家冶金行業企業,參與建設2000余個精品項目,業務范圍遍布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及東南亞多地。榮獲魯班獎、中國安裝之星、全國優秀勘察設計及咨詢成果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天俱時集團與百濟神州、天科制藥、藍晶生物、高義鋼鐵、鑌鑫鋼鐵等多家行業內知名企業共同創造了一大批精品項目,助力著行業的前行與發展。
對話未來奮斗不止
奮斗不止,山海將至。此次天俱時集團榮登該表單是對集團在總承包模式發展上的肯定,未來,天俱時集團也將會以成為一流的科技型企業為目標,以超越客戶預期為始終的使命,創造醫藥、冶金、環保以及新能源等行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懂你,因為我曾經是你。
——《懂你》
華燈十里瓊,流彩映通明。11月16日,天俱時集團生物醫藥事業部承建的海普瑞坪山工廠新建制劑線EPC項目(后簡稱“海普瑞項目”)在深圳市海普瑞集團坪山生物醫藥生態園舉辦開工儀式。海普瑞集團相關領導,天俱時集團董事、副總裁、生物醫藥事業部董事長宋曉暉,生物醫藥事業部副總經理侯佳等三十余位代表出席儀式。
■開工儀式現場紀實
海普瑞于1998年成立于深圳,是擁有A+H雙融資平臺的領先跨國制藥企業,主要業務覆蓋肝素全產業鏈、生物大分子CDMO和創新藥物的投資、開發及商業化。深耕肝素領域20余年,海普瑞已成為肝素全產業鏈當之無愧的領導者,是目前中國少有的在肝素全產業鏈各環節均完成跨國閉環布局的生物醫藥企業。
海普瑞坪山工廠新建制劑線EPC項目按照先進性、經濟性、前瞻性的原則規劃設計和建設,涵蓋制劑生產線及配套的倉儲系統、檢驗系統、公用系統、信息化系統等。隨著新制劑生產線建成,將增加3.6億支/年的預灌封無菌制劑(預充針)產能,以支持海普瑞對于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和持續穩定的供應,也是實現海普瑞中長期戰略規劃的可靠保障。
■ 海普瑞藥業開工儀式現場
天俱時集團董事、副總裁、生物醫藥事業部董事長宋曉暉在開工儀式致辭中表示,比肩是一種榮耀,作為本次項目的建設總承包方,天俱時將以高標準、高技術、高質量完成此次項目,助力海普瑞生產更多安全優質藥品,庇佑公眾健康。天俱時集團生物醫藥事業部副總經理侯佳表示,天俱時集團將始終堅持“超越客戶預期”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設計、采購、施工、試生產及其他各個環節的技術優勢,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在保證進度、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建設標桿項目,鑄就精品工程。
■天俱時集團董事、副總裁宋曉暉線上致辭
■天俱時集團生物醫藥事業部副總經理侯佳開工致辭
海普瑞集團領導在致辭中表示,該項目對海普瑞全球市場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希望將之建設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典范工程。同時表示天俱時擁有優秀的服務意識、專業的服務團隊以及誠懇的服務態度,希望雙方可以戮力同心,在保證進度、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標桿項目。
伴隨著對項目的真切期盼與美好祝愿,與會嘉賓一起倒下金沙,海普瑞坪山工廠新建制劑線EPC項目正式開工。
■海普瑞坪山工廠新建制劑線EPC項目正式開工
天俱時集團作為國內EPC模式早期的踐行者,打造出了一條從設計到驗收維保于一體的連續性產業鏈,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技術為引領、且技術貫穿全過程的EPC模式,為百濟神州、君實生物、齊魯制藥、科倫藥業、富祥藥業等500余家知名醫藥企業建設超過2000余個精品項目。以終為始,終抵遠方。天俱時將會始終用卓越要求自身,與海普瑞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健康未來。
11月16日-18日,2022生物醫藥先進制造大會暨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CPAPE)第十二屆年會在太湖之畔無錫君來洲際大酒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競爭,鍛造優勢”為主題,同期10場專業論壇匯聚了50余位行業專家,400余位國內外各知名制藥企業、制藥裝備企業、醫藥工程公司等業內人士,共同交流、分享制藥行業前沿知識。作為醫藥工程EPC引領者及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理事單位,天俱時集團受邀協辦同期制藥工程技術論壇。
?
■2022生物醫藥先進制造大會
制藥工程技術論壇是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年會的經典交流會,8位知名醫藥工程設計大師、協會專委會專家、知名醫藥企業和工程公司負責人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帶來當前國內外制藥工程方面的新動向、新案例和新展望。天俱時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張立志擔任論壇主持人,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呂東華擔任論壇主席。
?
■張立志擔任主持人
■呂東華擔任論壇主席
中國醫藥工程設計協會設計大師 繆晡
作《醫藥工業潔凈廠房施工與驗收標準》編制計劃解讀主題分享
?
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葉大樹
作《創新“一體化共性管理機制”的時代》主題分享
上海澳斯康生物制藥集團CEO兼集團技術運營副總裁 馮煒
作《以品種為核心的生物制藥GMP車間改造-思考與實踐》主題分享
凱萊英醫藥集團(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肖毅博士
作《以創新驅動增長-安全環保的連續反應技術的應用》主題分享
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項目化管理辦公室總經理楊仕杰
作《集采環境下高效率注射劑工廠設計思考》主題分享
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葉勛
作《制藥純化水/非蒸餾注射水生物膜問題與控制》主題分享
安源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監 郭宇
作《生物制藥工程建設要點及設備驗證體系》主題分享
天俱時集團副總裁、自動化與信息化首席技術官,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岳宗禮在該論壇作《制藥企業自動化與信息化實踐分享》。岳宗禮從制藥企業自動化與信息化入手,系統介紹了制藥數字化工廠的層級架構,并具體通過工藝過程自動化(PCS)、制造執行系統(MES)、能源管理系統、研發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等細分業務詳細講解了制藥工廠走向智能制造的步驟與途徑,為廣大醫藥行業同仁提供了切實的指導意見。
?
■岳宗禮作《制藥企業自動化與信息化實踐分享》主題分享
作為中國工程總承包營業額百強,天俱時集團在二十四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后服務過齊魯制藥、百濟神州、科倫藥業、君實生物等500余家知名醫藥企業,參與建設2000余個精品項目,業務范圍遍布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及東南亞多地。榮獲魯班獎、中國安裝之星、全國優秀勘察設計及咨詢成果等多項榮譽。
■天俱時集團展位
以科技創新實力,以創新賦能未來。天俱時愿意用制藥行業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服務幫助客戶應對復雜挑戰,建設高效、靈活、可持續的生產制造設施,一起探索制藥工程的嶄新未來。
■天俱時集團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