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集團各項目組織一線員工在異地他鄉歡度喜慶節日。《天俱時通訊》編輯部連線各項目通訊員,發來一組異地他鄉同慶中秋的新聞,呈現出濃濃的節日氣氛。
在集團基地,下午5點30分的時候,基地食堂人員早已準備好了美味的飯菜、月餅、蘋果和啤酒。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和在基地居住的管理人員圍坐在一起,拋開一天的勞累,輕松地交流著,完全融入到節日的溫馨中。集團副董事長姚莉也來到基地食堂,和大家一起過節。晚飯后,大家一同觀看了電影《花好月圓》。
基地食堂,一派溫馨場景
晚飯后,大家一同觀看電影《花好月圓》
華藥集團頭孢項目、河冶科技項目和九派制藥項目全體管理人員和班組長,一共31人歡聚在一起。安裝公司調試中心馬長衛的愛人也來到石家莊,使得現場的氣氛更加的溫馨。周海峰經理和沈志峰經理一同給大家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對默默奉獻的家屬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石家莊三個項目同歡慶
在江蘇鹽城聯鑫特鋼項目部,淅淅瀝瀝的小雨趕走了幾天來的燥熱,給節日增添了幾許清新的氣息。冶金建設公司第一項目部的劉洋經理和耿壘壘專程趕到這里。鹽城項目所有施工處的處長以及員工家屬也聚到一起。在場的每個人都被這濃濃的,家一樣的溫馨氣氛感動了。
在內蒙古臨河聯邦制藥項目部,項目經理杜海濤把月餅、蘋果、梨親自送到每位員工的宿舍里。晚上,項目全體人員共聚在會議室里,一同分享節日晚餐。杜海濤經理在送上中秋祝福的同時,還感謝大家最近一段時間來辛勤的工作,克服了工期緊、氣候惡劣等困難,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內蒙古海拉爾,晚上的氣溫已經到了零下4、5度。窗外的寒冷更襯托出了屋內節日的喜慶。劉松經理對大家說,經過幾個月的日夜奮戰,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認可,無論是施工速度還是質量上,我們天俱時是最讓甲方滿意的。我們要繼續努力,創建形象工程,提高天俱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內蒙古海拉爾項目部人員合影
冶金建設公司第五項目部,在項目部的職工餐廳進行聚餐,共度良宵,喜迎中秋!項目經理田衛向項目部的全體員工送上了中秋的深深祝福。感謝大家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為工程順利開展所作出的努力,對各相關負責人在前一階段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大家再接再厲,給甲方一份滿意的答卷。大家頻頻舉杯,互道祝福,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共同努力確保項目部承建的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邢臺冀中能源邢礦硅業項目部,技術員張坤峰和工人們在項目部會議室共同慶祝中秋。大家在一起共同討論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同時交流了最近一段時間來工作和生活的情況。
同賞中秋月,天涯共此時。集團各項目人員為了工作需要,工作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中秋佳節之際,大家身在一線,歡度中秋,把酒共賀:天俱時明天更美好。
集團于2010年9月15日被中國誠信萬里行活動委員會授予“中國誠信萬里行誠信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集團榮獲中國誠信萬里行"誠信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9月12日,第十屆21世紀中國建筑企業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論壇由中國建筑業協會與建筑時報社主辦,山東省建筑業協會、上海市建筑施工行業協會協辦,以“激發智慧、交換思想、更新理念”為宗旨,為建筑企業家們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闡述觀點、激活思想、明辨思路”的平臺。論壇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業界方面的專家、企業家,圍繞“經濟轉型與企業自主創新”這一主題,從更高層面上研討行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戰術,企業的轉型升級之道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創新體制、機制等。
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姚莉同集團工程管理部副部長劉麗珍參加了本次論壇。在論壇上姚莉與各業內專家與企業家就“經濟轉型與企業自主創新”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與交流,本次論壇使參會人員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為我集團的經濟轉型與自主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集團安裝工程公司華藥頭孢項目部,于2010年3月底正式成立,工程包括粉針車間的電氣安裝和設備管道安裝,動力車間的弱電系統、儀表、監控、網絡和電話,口服車間、物流配送車間和多溫立體倉庫的電氣安裝。
在項目經理周海峰的帶領下,全體施工人員,充分發揚敬業精神,克服了施工條件艱苦、交叉作業多、相互影響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保證了工程進度,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贏得了甲方的高度認可。
到目前為止,粉針車間和口服車間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回收車間已經開始進點施工。
周海峰經理(中)和項目管理人員在一起
與時間賽跑
今年4月初,粉針車間正式開始施工,整個施工過程,一直存在著廠區道路缺少規劃、天氣酷熱、各施工單位交叉作業等多重不利因素。可是,全體施工人員一直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敬業精神,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保證了工程進度的順利推進。
“我干了這么多年了,這個項目是最忙、最累的。”談到工程最緊張的那段時間,項目經理周海峰有些激動地說。
粉針車間的18條生產線是德國進口的。這種先進的設備,我們還是首次接觸。車間的空間小,而設備卻很高,必須進行現場組對。當時,大家一直盯在現場,把每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絲毫不敢懈怠。
7月份,口服車間進開始施工,頭孢項目進入到最為繁忙的階段。 項目的所有人早出晚歸,休息時間是少之又少。電氣技術員馮伍翔從項目進場就到頭孢項目了,對7月份的緊張氣氛感受尤為深刻:“由于交叉作業的原因,甲方通知咱們,就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做。晚上10點以后下班很正常。到凌晨一點多的時候,也大概有7、8次。手上的任務干不完的話,第二天土建就要開始施工了,咱們電氣的工作又要往后推一段時間。”
晚上回到宿舍,大家累了一天,連衣服都沒時間洗,第二天又穿著滿是汗漬的衣服上班。“我看到大家這么辛苦,很心疼。我也是從工人干起來的,能體會到大家的不易。”
一起吃苦 共同成長
在頭孢項目部,大家有著一起吃苦和共同成長的幸福。
6、7月份,是工程最緊張的階段,天氣又是酷熱難耐。整個白天,大家身上的汗就沒有退過。這樣一來,四、五個人的身上出了濕疹,可大家還是堅持在現場工作。
根據工程進度情況和天氣因素,周海峰經理合理調整了作息時間,避免高溫時段的室外作業,加強了工地辦公室通風降溫,購買了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品備用,熬制了綠豆湯、冰鎮了白開水供大家飲用,為大家降溫解暑、補充能量。
在頭孢項目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吃飯的時候,工人打完飯以后,管理人員才打。每次飯送到現場以后,技術員馮伍翔總是張羅著給大家盛飯。大家都開玩笑地說:“伍翔臉長得黑,公正無私,不偏不向,我們都信任他。”
頭孢項目部的新員工比較多。初出學校的他們,在這里得到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周海峰經理給每個新員工都安排了專人來教他們。
設備技術員劉大軍3月份就到項目了。剛到的時候,甲方的領導對他很不滿意,覺得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在現場能干什么呢。劉大軍沒有在乎別人的看法,一門心思地鉆研專業知識,有問題就問師傅,更多地和甲方溝通意見。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劉大軍已經能夠單獨把頭孢項目的設備管道的工作盯下來了。姜紅軍、張釗和劉敏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頭孢項目部全體人員一路走過了太多的艱辛,也取得了值得欣慰的成績,他們還在繼續他們的努力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