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石家莊市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研究批準,集團莫蘭斯環保研究所所長韓志杰榮獲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韓志杰在擔任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集團首席環保科學家甄崇禮(Jimmy)博士助理期間,參與開展“VOCs廢氣治理組合裝置”、“納米微氣泡臭氧催化氧化廢水處理組合裝置”等實驗研究,在實驗開展過程中,既虛心接受甄崇禮(Jimmy)院士技術指導,同時耐心幫助和指導其他實驗人員,共同完成數百次實驗研究,為項目最終成功試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擔任莫蘭斯研究所所長期間,先后承擔多個重點項目的指導及研發工作,包括頭孢系列藥物生產工藝及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廢水工藝、臭氧催化氧化處理VOCs廢氣工藝、加壓純氧曝氣活性污泥處理廢水技術等。目前韓志杰主要負責的研發項目有臭氧微納米氣泡應用技術、臭氧+BAF/BAC深度處理廢水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與開發。
韓志杰(左)與甄崇禮(Jimmy)院士(中)及研究所工程師趙永杰(右)合影
韓志杰,2005年畢業于天津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碩士,合成工藝專家。2016年11月榮獲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發的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優秀工作者稱號,2017年1月榮獲天俱時集團青年科學家獎。
天俱時集團科技發展,始終圍繞集團發展戰略,積極推動集團科技工作的穩健發展,竭誠為集團爭取有力的科技資金支持,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體系,并為集團資質榮譽的申請和科技品牌形象的提升不斷努力。
2016年,集團建立并通過了知識產權體系認證,申請并受理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申請政府項目立項7項,贏得政府部門對集團科技的高度認可;省級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為科研實驗及科技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持。
2017年,科技發展將重點推動環保技術及裝置的開發及應用科技立項及相關科研平臺的建設,建立環保領域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推進環保技術裝備行業標準的制定,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豐富項目立項類別,完善項目立項程序,加強項目進展管理及跟蹤,重視項目結題及經驗總結;提高專利挖掘,加強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建立強有力的專利技術保障體系;積極大膽引進國內外高端技術人才,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國際高層次專家等,充實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升級人才平臺人才庫,為集團科技進步提供人才支持;充分發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升級科研平臺作用,加強平臺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實行對外開放開展相關實驗,樹立良好的實驗平臺形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著集團的發展水平和速度,集團會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走出一條科技發展引領的強企之路。
天俱時集團科技發展,始終圍繞集團發展戰略,積極推動集團科技工作的穩健發展,竭誠為集團爭取有力的科技資金支持,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體系,并為集團資質榮譽的申請和科技品牌形象的提升不斷努力。
2016年,集團建立并通過了知識產權體系認證,申請并受理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申請政府項目立項7項,贏得政府部門對集團科技的高度認可;省級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為科研實驗及科技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持。
2017年,科技發展將重點推動環保技術及裝置的開發及應用科技立項及相關科研平臺的建設,建立環保領域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推進環保技術裝備行業標準的制定,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豐富項目立項類別,完善項目立項程序,加強項目進展管理及跟蹤,重視項目結題及經驗總結;提高專利挖掘,加強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建立強有力的專利技術保障體系;積極大膽引進國內外高端技術人才,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國際高層次專家等,充實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升級人才平臺人才庫,為集團科技進步提供人才支持;充分發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升級科研平臺作用,加強平臺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實行對外開放開展相關實驗,樹立良好的實驗平臺形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著集團的發展水平和速度,集團會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走出一條科技發展引領的強企之路。
2月26日,集團董事、副總裁張欣巧,董事長助理陸靜靜,第二工程公司總經理張立志赴山東參加了由山東省中小企業局和泰山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泰山管理學院校友年會暨第55屆泰山管理論壇。
論壇期間,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教授就中國經濟新常態與供給側改革作了主題演講,并指出產業結構調整將迎來全球機遇。中外管理雜志社就中國小而美企業評選標準及部分優秀企業與企業家進行了經驗分享。
天俱時集團致力于打造學習型組織,堅持企業大學建設,不斷開闊員工視野,豐富員工知識,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編者按:
2016年4月28日至5月2日,集團2016年度“四杰”赴新加坡學習考察,大家學習了解了新加坡企業的國際化管理、技術的創新發展、領導者藝術及新加坡的人文生活,增長了見識、拓寬了思路。學習歸來,“四杰”分享了他們在新加坡學習考察期間心得感悟,經新聞組整理,選出部分精彩感悟,組成《四杰赴新加坡學習考察系列報道》。
本期推出2014年度杰出青年獎獲得者、河北天俱時醫藥化工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工藝專業工程師高志強的學習感悟。
2016年4月28日至5月2日,集團組織了2016年度“四杰”赴新加坡學習,此次學習,收獲頗豐。
第一、懷認同之心
新加坡獨立至今50余年,能快速穩定發展的一個前提就是新加坡人的國民認同感。國家的認同教育使新加坡人內心深處認為新加坡是自己的國家,形成以建設發展新加坡為己任的意識,這種意識上升為一種社會安定的信念,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各民族和諧共處提供了精神保障。
同樣的,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員工是否對企業的愿景、目標、理念以及制度等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同,并努力去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存憂患之識
新加坡獨特的城市型國家,依附性經濟,使得他不得不始終保持著憂患意識。一個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同樣的,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企業也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企業。在新時期,面對新的形勢,培養和增強憂患意識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著名的試驗“溫水煮青蛙”就說明了這一點,在鍋里加熱冷水,把一只青蛙放進去,慢慢加熱,水開始是涼的,升溫速度很慢,青蛙覺得比較適應,毫無戒備。一段時間后,水溫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并沒有感受到危險,當水溫上升到無法忍受時,感受到危險的青蛙想跳出熱鍋已經為時晚矣。與此對照,把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受到強烈的刺激,青蛙會奮力一躍保住性命。
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企業壽命都很短,中國的百年企業太少,也許這些企業的消失是有歷史原因等,但是其中很多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滿足現狀,缺乏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小病不醫,最后重疾難返,無力回天。
第三、“動作”和“工作”
這是在賴涯橋教授的課上提到的。賴涯橋教授是一個推崇儒家文化的商人,在課堂上重復了4次的話讓我記憶猶新,即 “質量檢查員的工作實際就是浪費”。橫河公司采用細胞生產操作單元,每個細胞單元內1-2名員工,完成每個訂單的某個產品的全部部分。操作人員就是質量管理人員,本工序的操作人員有義務將合格的產品交付給下個工序。操作人員也是操作區域的清掃人員,也是設備的維護人員。目前在國內企業或者人員素質,還無法做到沒有質量管理人員,但是上述理論實際對我們的啟示是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素質,追求完美、有秩序的工作。
另外一句話是“動作永遠是浪費的”。舉個現實中常有的例子,在工作中ABC三個工序,當A工序將產品交付到B工序的時候,若B工序的前工作未完成,則需要將產品放置在貨架上,前工作完成后再從貨架上拿下來,而這里的“放上去”、“走路”、“拿下來”等都是動作,不是工作,都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
第四、當事者意識
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當事者意識,經常在現場,必須了解現場的情況。賴涯橋教授在橫河組織討論某件事情的時候,經常是站著討論的,當需要去現場的時候,討論現場就換到了現場討論。企業的執行力都是在現場,討論問題遇見問題及時現場解決,不將事情押后處理。
在“四杰”年會上董事長給大家推薦了塞繆爾·厄爾曼的《年輕》,它詮釋了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質:創造性、想象、自信、面向未來。它向我們揭示了“青春”不僅是生理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心境的不老,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樂觀有為的人生態度。對于個人來說,作為“四杰”的一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自身的行動詮釋“四杰”精神,胸懷認同之心,用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工作;心存憂患之識,了解當前先進的專業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立強企之志,用實際行動為公司的發展盡一份責任,用年輕的心態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