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王大偉博士到集團生物工程研究院交流訪問。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首席科學家王京,集團首席環保科學家甄崇禮(Jimmy)院士,河北莫蘭斯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韓志杰參加接待。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王大偉博士到集團生物工程研究院交流訪問(左起:王京、王大偉、甄崇禮、韓志杰)
訪問期間,王大偉博士對自身科研團隊的研究領域、技術創新成果等情況進行了介紹,重點介紹了光催化技術、顆粒催化、新型儲能材料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情況,王京向王大偉博士介紹了集團的業務領域、經營狀況、與科研院所技術合作情況以及集團生物工程研究院在廢水深度處理、VOCs廢氣處理等方面的科研情況。雙方在新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達成了一致意向,為集團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再添助力。
7月21日下午,為促進新員工成長,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組織,由天俱時管理學院在集團大會議室組織召開了2016年新老員工座談會。參加此次座談會的有集團副總裁、天俱時管理學院院長喬欣,設計公司工藝專業負責人吳少華,自動化科技公司工程二部經理婁波,第一工程公司質量技術部副經理何圣潔等12位老員工代表和生物研究院閆石、自動化科技公司張碩、第一工程公司何林等9位新員工代表。此次座談會由喬欣主持。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期間,大家圍繞新員工加入組織初期常會遇到的“自卑”、“害怕出錯”“期待寬容”和“孤獨”等心態誤區展開自我剖析和成長分享。新員工們暢所欲言、坦誠分享自己的心態轉變歷程,并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勇敢的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以更積極、主動、認真的心態去投入工作。
期間,喬欣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先行分享了自卑話題,她提到自強是戰勝自卑心理的重要法寶,新員工初入職場要敢于承擔責任,遇到問題要勇于承認并積極向身邊的同事和前輩請教,有了這種自強的精神和堅持的信念,終歸會丟掉自卑穩步成長。吳少華則引用“兩個真誠的人交流,結果一定是一致的”強調真誠溝通、用心交流、認真工作的重要性。
集團副總裁、天俱時管理學院院長喬欣與新員工分享初入職場時的經歷
設計公司工藝專業負責人吳少華發言
自動化科技公司工程二部經理婁波發言
第一工程公司質量技術部副經理何圣潔發言
新員工閆石發言
新員工張碩發言
新員工張盟發言
本次新老員工座談會,天俱時管理學院還就新員工融入新組織的策略進行了精心搜集,并與新員工們做了真誠分享。在尋求信息方面,天俱時管理學院鼓勵新員工要主動向上級和同事去問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多去閱讀公司的網站和規章制度,從而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業務和管理要求,滿足公司需要;在尋求反饋方面,天俱時管理學院提醒新員工完成的工作要詢問自己的領導或同事的看法,不能悶頭瞎干,對別人的意見全然不聽,發現問題要及時矯正,避免走歪路;在建立關系方面,天俱時管理學院鼓勵新員工要注意主動同本部門和外部門的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學到很多知識和經驗,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通過此次座談,新員工增強了對公司的歸屬感,拉近了與老員工的距離,為盡快融入天俱時組織創造了良好氛圍。天俱時管理學院隨后將針對大家實際遇到的典型工作問題、生活問題,不定期組織座談會,為大家搭建面對面的交流分享平臺,共同進步。
——赴新加坡學習考察感悟
今年4月28日至5月2日,我們老中青三代同事一行23人在武亞鋒總裁的帶領下,一同前往新加坡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學習考察。考察時間雖短,但我們依然領略到不一樣的獅城魅力,了解了加快發展的先進經驗,同時也感受到時不我待的巨大壓力,觸動很大,受益良多。
吳少華在新加坡東海岸留影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后,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迅速崛起,創造了一系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成功范例,并于20世紀90年代從第三世界跨入第一世界,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新加坡在707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創造了最大的發展空間,贏得了最大的經濟成果,同時也得到了最大的國際聲望,其教科書般的發展理念及政策變革令人嘆服。
考察期間,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在這個國家能看到這么多高齡的樹木,看到這么多人在輕松自在地慢跑,看到這么多人愜意地坐在草坪上有說有笑?在一個國家里,如果所有的公民都為生活在這里而自豪和驕傲,那還不算成功嗎?國家如此,企業亦如此。我們能從新加坡的成長中汲取什么經驗呢?
感想很多,在此我簡要總結三點:
實用主義、拿來主義、刻板并不死板、懂得反省的政府
其實,相比較佩服新加坡有如此多的優秀人才在這片夢想之地競相奮斗而言,我認為他們的政府官員更值得點贊。新加坡是一個法律法規非常完備的國家。在健全的法律體系下,政府官員們職責分工清晰明確、細致入微(據說還給老樹上戶口);官員出了問題以后,必遭問責問罪,甚者更是難逃繩之以法;政府還成立了檢討委員會,時時反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懂得“和而不同”的含義,建設賭場,打破自己的刻板形象。所以,與其說新加坡是個國家,不如說新加坡更像個企業。她知道自己在什么階段最需要呈現什么東西,當一個階段飽和后她就轉換形態,讓自己更適應世界的大趨勢。但她的雙手一直緊握著契約文化、法律文化這兩種工具。其實也很好理解她為什么這么做,因為外國人太多了,文化的駁雜只能通過法律統一行為。利用超強的經濟政策,靈巧的應對策略,高效的行政手段及廣泛的世界聯系,新加坡的政府官員們很得意地抓住了每一次上天的青睞。
集團“四杰”赴新加坡學習考察在新加坡新生水廠合影
精英治國
這點同天俱時四項原則之一“精英治企”不謀而合,我也通過學習加深了對此條原則的理解。新加坡的快速發展不僅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開放政策,更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新加坡政府一貫倡導“人才立國”“精英治國”的理念,堅持推行“精英主義”,讓最優秀的人來管理國家。同時,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育精英、留住精英。例如,SM2計劃。SM2(Senior Middle 2 的縮寫)是一個新加坡教育部的獎學金計劃,特別針對中國高二理科學生,從中挑選品學兼優、懷有理想抱負的優秀者,從高三開始就轉到新加坡求學,進行毫無保留、無差別的教育直到本科畢業,并且學費全免,聽起來很誘人,但代價是本科畢業后必須在新加坡的企業中服務滿六年才可回國。其實,如果換個角度站在新加坡政府的立場去想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她只賺不賠。試想一個優秀學子六年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在這樣的環境和平臺上,恐怕夠他上幾十年學的了。另外,在這么優厚的條件和待遇熏陶十年后,這里儼然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誰還想回去呢?
憂患意識
“新加坡從挖坑如廁到住進冷氣房的時間還太短,基礎還不夠牢固,我們的國民不要視新加坡的成功為理所當然、一成不變和一勞永逸”“稍有疏忽、失誤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會毀于一旦,新加坡便會在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李光耀的憂患意識
從李光耀所言我們不難理解小國所處的被動位置和大河扁舟似的憂患意識,也正是這種憂患意識使得新加坡這個小國家在如此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種憂患意識對于個人成長或企業發展而言,同樣重要。如果一個人喪失了這種憂患意識,他的惰性思想必然會隨著生活條件的轉好而加劇。“我已經累了,該歇一歇了”“我干的工作已經很贊了,不用繼續努力了”“過十分鐘再開始吧”等消極思想就會趁機充斥他的頭腦,這對于個人成長的危害是致命的。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企業也必須要不斷地創新、改革、求變、上進,這是每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唯有實干,方出真知。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并不能完全為當前的中國所套用,正如每個成功人士的成功經歷不可完全為他人復制一樣。但是我們也許能借鑒她的一兩處閃光點,活學活用到我們企業的發展上來。其實,當我回過頭來看自己的這篇學習考察感悟時,發現其中大部分東西都是我們企業目前正在推行的理念和方法,于是頓然有了一種“起初看山不是山”到最后“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我想以一句話總結此次出行:我們一直在路上,環顧彼此,且行且珍惜。再次為能夠加入天俱時這個學習型的集體而感到幸運。
7月16日,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河北莫蘭斯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平應邀參加了由環保部主管的中國環境報社、《環境經濟》雜志社主辦,中國綠色發展聯盟承辦的環保項目對接與技術交流會。
會上,陳平重點介紹了莫蘭斯VOC濃縮裝置的概念、原理、特性、應用及VOC處理系統解決方案,并圍繞污泥處理、空氣污染治理等熱點話題同與會企業從技術角度展開了熱烈討論,共同為環保技術、市場、資本等尋求深度合作。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正處于大有作為的關鍵期,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環保部門和企業多方努力。本次會議旨在為環保各方力量搭建一個高效的綠色發展聯盟交流和合作平臺,加強環保項目、資源、資本和技術的對接,引導各方齊心協力把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有活力、有長久生命力的產業。
7月14日,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HR CLUB 企業共享大學致聘導師張欣巧,應邀參加HR CLUB 在石家莊舉辦的以企業人才甄選和人才保留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并結合天俱時人力資本管理的實踐與探索同HR CLUB成員進行了精彩分享。
張欣巧與HR CLUB成員分享天俱時人力資本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分享會上,張欣巧從人類感知覺角度出發,結合心理學關于人性的理論分析,就“人才最需要什么”、“打造怎樣的組織才能留住人才”和“權變理論”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她強調,在當前的共享經濟時代下,人才的需求已打破傳統,悄悄發生了變化,知識技能、工作自由度、動機與交往需求越來越被人才重視。同時,她指出組織應建立縱向情感管理與橫向制度約束相結合模式,努力關注人才外在報酬的基礎上,更多的滿足人才的內在報酬,實現人才的工作動機與企業愿景相統一,從而激發人才的組織公民行為,實現組織與人才的共贏。
縱向情感管理與橫向制度約束
分享中,張欣巧強調天俱時的企業文化在天俱時人力資本管理實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天俱時管理學院培訓體系、人力資源輪崗制度、“拔苗助長”的用人方法、以及NGO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具體分享。
本次沙龍活動,HR CLUB同時邀請了石門圈兒青年平臺創始人盧宜秋老師,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人才甄選”相關的精彩內容。